时间:2018-07-27 来源:云南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admin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加强“线上”网格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国家治理理念,对公共法律服务机制模型进行解构重组,完成顶层设计的布局创新,是“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一是以信息共享作为基本概念。“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公共法律服务所有参与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底层数据、业务数据、活动数据等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在系统内部权限许可下实现信息共享。各级“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便通过大数据分析从所有数据中提取资料,从而为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提供保障。二是以服务代管理作为基本服务原则。“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应允许所有公共法律服务参与主体能够一站式登录系统,从而体现全体参与者共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核心理念。其次,通过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信息交换平台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对不同业务所产生的数据实现权限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最后,面向所有用户开放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不同用户实现信息的再利用和数据分析服务,从而真正实现成果能让所有参与者共享。三是以“一站式”作为运行方式。“线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运行方式应遵循顶层设计层次化、组件化的原则,通过信息交换平台提供安全数据,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兼容性以及集成能力,确保实现单点登陆、全网漫游的一站式服务。
二、以“五大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线下”网格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从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精准发力,重点抓好“五大体系”建设,切实推动“线下”公共法律服务事业的改革发展。一是抓好服务平台组织体系建设,解决“在哪开展服务”问题。要以完成全省129个县(市、区)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点”全覆盖为抓手,深度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教育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明确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规范推进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认真做好“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专线,以“互联网+司法行政”为依托建立涵盖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业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将线下法律服务资源择优架构到线上平台,形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二是抓好服务产品项目体系建设,解决“提供什么服务”问题。以逐步推行“菜单式”供给和“订单式”服务机制为抓手,制定指导全省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产品化。三是抓好服务供给配量体系建设,解决“如何集约服务”问题。以实施法治宣传育民工程、法律服务利民工程、法律援助济民工程、人民调解和民工程、安置帮教安民工程为抓手,通过州、县规划立标准,乡、村实践接地气,网上网下齐头并进,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的一体化建设。四是抓好服务社会参与体系建设,解决“谁来提供服务”问题。以探索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为抓手,把公共法律服务作为司法行政“一把手”工程,建立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统筹、相关职能部门互助联动的工作机制,保证公共法律服务提供质量。五是抓好服务指标考评体系建设,解决“确保规范服务”问题。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体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绩效考评制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体系,研究制定公众满意度指标,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服务评价、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服务质量监测和成效评价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提升服务效能,确保服务质量。
三、以强化保障力度为支撑,加强网格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从政策保障、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方面强化保障促落实,推动云南公共法律服务的健康发展。一是强化政策保障。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解读和运用,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保障。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真心支持,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公共服务整体发展规划,将公共法律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购买项目,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可持续。推动建立公益性法律服务补偿机制,对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通过奖励、表彰、培训等方式加以补偿和激励。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领导机制。加强对党委、政府的请示报告,强化与相关部门的宣传协调,加强司法行政相关职能任务的宣传,提升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工作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中的知晓度,以形成党委政府重视、相关单位支持、内部关系顺畅、群众受惠赞赏的工作局面。三是强化统筹协调。要做好外部协调,完善工作推进和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推动服务体系建设。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优化转移支付分配方式,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地区差距。积极争取和实施特殊倾斜政策等措施,解决偏远、贫困和基层地区法律人才短缺问题,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基金会、专业组织、爱心企业、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高法律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协调发展。四是强化信息化支撑。逐步形成公共法律服务信息网上录入、流程网上管理、服务活动网上监督、质量网上考核的服务监管新机制。大力加强各级信息指挥中心建设,着力建立完善涵盖司法行政各项业务的整体应用系统,全面完成视频会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围绕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等重点工作,积极完善各级门户网站的建设,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服务为民的效能。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和“云岭先锋”便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容、扩容的基础上,尽快建成全省统一功能和统一技术的专线平台,组织法律服务人员定期值守接听,解答群众法律问题。五是要强化调研总结。注意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巩固工作成果,及时将基层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总结提炼出来,通过“示范点”建设和品牌打造,将实践中的新亮点、新典型培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