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4 来源:浙江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qsr
今年,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法学会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联合有关部门,以推进“三治融合”为切入点,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初步形成了“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提升“三治融合”的自治水平。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美丽乡村等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提升自治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共举办8次法治讲座,6场大型广场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编发《涉民生案例选编》《优秀人民调解案例》,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换成鲜活生动的案例,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法治素养。二是不断创新乡村自治机制,先后参与建立村级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会、民情沟通日、村民说事等民主自治制度,努力使“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新常态。三是与司法、民政、农业等部门和宁波大学法学院合作,围绕乡村振兴实际需求,推行“菜单化”“订单式”服务模式,帮助基层解决村民自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以乡风建设为引领,激发“三治融合”的德治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品牌,扎实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一是组织举办“三治融合与乡村振兴”讲座、“乡村振兴大家谈”沙龙和“推进三治融合,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画创作比赛”等主题活动,营造深厚的乡土文化氛围。二是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参与开展村级道德评议、乡风评议和“最美家庭”“最美妇女”“最美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道德模范;举办“爱心义卖”、关爱孤寡老人、慈善捐助和推行“孝文化”、倡导“好家风”等活动,大力弘扬正能量,促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三是参与组建“乡贤参事会”,以乡贤背后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为支撑,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强化乡村法治保障。加强平台建设,为“三治融合”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是建立乡村法律顾问制度。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兼任法律顾问,参与乡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对村规民约、村涉法事务进行把关。二是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参与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图书角,为村民搭建学法、用法平台。三是建立村多元矛盾纠纷调解室和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专家库,对于疑难复杂纠纷,村调解室可申请专家及时协助调解。今年,仅澥浦十七房村调解室,调解矛盾纠纷80起,调解成功78起,调处率为98%,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